食品級海藻糖的生產工藝:從傳統提取到現代酶合成
發表時間:2025-03-21食品級海藻糖的生產工藝經歷了從傳統提取到現代酶合成的發展過程,以下是對這兩種工藝的介紹:
一、傳統提取工藝
原料選擇:起初海藻糖是從海帶、海藻等海洋藻類以及香菇、地衣等植物中提取,后來發現酵母細胞中海藻糖含量較高,尤其是在對數生長期后期和穩定期,酵母細胞內可積累大量海藻糖,因此,酵母成為傳統提取工藝的重要原料。
提取方法: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熱水提取法、酸提取法和有機溶劑提取法等。熱水提取法是將原料與水混合,在一定溫度下攪拌提取,然后通過過濾、濃縮等步驟得到海藻糖粗品。酸提取法一般使用三氯乙酸等強酸溶液作為提取劑,能提高海藻糖的提取率,但后續需要進行中和處理。有機溶劑提取法則利用海藻糖在某些有機溶劑中的溶解性進行提取,具有選擇性好、雜質少等優點,但成本較高。
純化精制:提取得到的海藻糖粗品含有較多雜質,需要進一步純化精制。傳統的純化方法包括活性炭脫色、離子交換樹脂除雜、凝膠過濾等。活性炭脫色可以去除色素等雜質,但操作繁雜且效果有限。離子交換樹脂除雜能有效去除離子型雜質,凝膠過濾則根據分子大小對海藻糖進行分離純化,提高產品純度。
傳統提取工藝的缺點是收率較低、生產成本高、生產周期長,且對原料的依賴性強,難以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二、現代酶合成工藝
底物選擇:通常以淀粉、麥芽糖等為底物,淀粉來源廣泛、成本低廉,可通過酶解作用將其轉化為麥芽糖等小分子糖類,再作為海藻糖合成的底物。
酶的制備: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生產海藻糖合成酶,先篩選出高產海藻糖合成酶的微生物菌株,如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畢赤酵母菌等,然后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對菌株進行改造,提高酶的表達量和活性,例如,將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導入宿主細胞中,構建重組菌株,使其能夠大量表達海藻糖合成酶。
酶合成反應:在適宜的反應條件下,將底物與海藻糖合成酶混合進行反應,反應條件包括溫度、pH值、底物濃度、酶濃度等,需要根據具體的酶和底物進行優化。一般來說,反應溫度在30-50℃,pH值在6-8之間。以麥芽糖為底物時,海藻糖合成酶可催化麥芽糖發生分子內重排反應,將其轉化為海藻糖。
分離純化:反應結束后,需要對產物進行分離純化,以獲得高純度的食品級海藻糖。常用的分離純化方法有膜分離技術、離子交換色譜、凝膠過濾色譜等。膜分離技術具有過濾精度高、操作簡便、可在常溫下進行等優點,能有效去除雜質和未反應的底物,提高海藻糖的純度。
現代酶合成工藝具有反應過程易控、工藝簡單、副產物少、轉化率高等優點,且可以通過大規模發酵生產實現海藻糖的工業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因此在食品工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本文來源:西安浩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官網http://www.0731yuebing.com/